苏绍涵(2023级数学稼先班)
东南大学的研学之旅是我大学生涯中最独特的体验!
缘分有时真是奇妙,大一那年,偶然结识一位准备跨考数学的朋友,他的母校正是东南大学 —— 那是我第一次听闻这所学校的名字。未曾想,时隔两年,我竟真的有幸踏入这所曾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学府,亲身感受它的风采。初入东南园,985 高校的独特魅力便扑面而来。这份魅力不仅体现在令人赞叹的校园设施上,更渗透在浓厚的人文关怀与蓬勃的学术氛围中,让人一踏进校园就心生向往。

为期五天的课题研究,是一场颠覆认知的学术启蒙。我第一次真切触摸到科研的脉搏,第一次涉猎此前闻所未闻的前沿知识,更第一次亲眼见证:数学原来能如此灵活地与多学科交融共生。在这段时光里,我研习了有限差分法、能量二次化等数值方法,真正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 用严谨的方法解构模型,在一次次细化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一遍遍完善中体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深层逻辑。每场讲座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更广阔的知识疆域,也让“科研”二字从模糊的概念,逐渐变得清晰可感,更让我对前沿探索生出无限向往。

人总是容易对未知的人事抱有莫名的敬畏。在真正接触东南大学的师生前,我曾暗自忐忑:会不会因层次差异而受到轻慢?直到亲身相处才懂得,耳听终是虚,眼见方为实。网上零星的揣测不过是管中窥豹,唯有亲身感受的温度才最真实 —— 这里的每位老师与学长学姐,都带着如春风般的亲和,谦逊又真诚。开营仪式上,李兵兵老师分享的求学经历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而他对自我的严苛要求更让我由衷敬佩。那句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但一定要保证过的是有品质的生活”,像一颗石子落进心湖,漾开圈圈涟漪;考研规划讲座中,徐淑宏老师一句 “如果目标尚不明确,那就先将知识积累起来”,瞬间驱散了我此前钻牛角尖的迷茫;结营仪式上,吕院长 “为祖国而科研” 的宣言更是掷地有声 —— 是啊,正是无数前辈怀揣着“祖国高于个人”的信仰,以学识报国,才让我们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老师们的每句话都饱含诚意,既藏着他们的人生态度,更成为我未来前行的标尺。我想,我也会努力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如他们一般,为祖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场研学也让我对“老师” 二字有了更深的体悟:它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托举梦想的责任,是传递薪火的担当。在南京的几日,闷热的天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学院的老师们却始终陪在我们左右,跑前跑后安顿食宿。他们本可以不必如此奔波,却依然不辞辛劳地陪伴我们求学,只盼我们能有所收获。虽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但倘若有一天真的踏上三尺讲台,这段经历中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定会成为我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不竭动力。

若要用一句话总结这场研学,那便是:东南大学的研学之旅,于我而言,是思想上的甘霖,是行动上的号角,更是未来道路上的灯塔。
编辑:张睿博
审核:易明芳
202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