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考研中,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再一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20人报考,初试达线率占75%以上,有93人过了复试。其中,有一个班30人报考,27人初试达线,24人最终被录取。
党员同学帮助“学渣”逆袭211院校
在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我们看到了“学渣”逆袭考研奇迹。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刘文杰和杨瑞在大学三年间有多门挂科,成绩在班级四十名开外,“一本专业书从头到尾没有一道题会做”。但在2015年考研中,他们俩双双考上安徽大学,这离不开学院同班级的党员同学周青龙和江海华的帮助。这样的做法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周青龙和江海华在帮扶别人、讲解题目过程中,也加深对自己对教材的领悟水平。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一直鼓励他们这样去做。
大三下学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党总支就给成绩优异的党员先进分子安排帮扶对象,成绩优秀的周青龙和江海华需要在学习上帮助基础薄弱的刘文杰和杨瑞,给他们一道一道讲题目,结伴陪同去自习室。周青龙认为,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并不是在扯自己的后腿,而是互相帮助。“我们在学习上帮助了他们,他们在精神上帮助了我们,看书特别累的时候我们就去操场打篮球,印象最深的是12月份考研冲刺阶段,寒风刺骨,我们四个用激将法刺激着对方背诵政治题。”最终,江海华以初试第三名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周青龙以376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在高年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学院在探索的课题。大学三年级后,班级集体活动逐渐减少,发挥好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加强班级建设,可以树立党员学生的先锋形象,可以增强班级党小组的凝聚力,同时,这也是加强党员学生的组织教育、党性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老师是考研学生的坚强后盾
除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学院的领导、老师也在考研学生背后默默付出,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2014年暑假,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张海教授等七名有着较高授课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没有休息,他们顶着炎炎烈日,一直坚守在文津楼的教室里义务辅导着一百多名考研和竞赛学生。老师们还积极搜集各个院校的考研试题,把答案做出来给学生参考。同时,学院在大三就开设了高等数学和代数分析的选修课选讲,一直深化、动员、鼓励学生考研深造。为了帮助大家解决专业课知识点上的难题,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余桂东组织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课老师,定期开设习题课进行答疑。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学院领导还积极做好学生考研工作硬件上的准备。周青龙说:“学院给我们提供了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大帮助,感谢学院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学习环境,比如稼轩楼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教室,并配有空调。”研究生考试之前,学院给每个人都准备了考试用具,并附上一张纸,写上祝福与勉励的话,学院的领导、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神附体,发挥出他们最佳水平。
建立学院录取研究生同学信息库
2015年3月,考研成绩出来后,很多同学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这时候,毕业班辅导员金海平和黄建平并没有松懈,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他们。有一些同学过了国家线却未能过复试线,理科的同学和文科的同学还不太一样,他们要么再来一年,要么放弃不考了,就是不愿意调剂。后来通过进一步沟通了解到,老师们发现其实他们不是不愿意调剂,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他们不知道往哪儿调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院从2012年9月开始着手建立研究生信息系统,详细记录了学院每届考研成功的学生的录取学校、录取专业和联系方式。这份信息系统在今年学院的研究生录取中派上了大用场,它将从学院考出去的研究生连成一张巨大的网,可以帮助需要调剂的学弟学妹拥有更方便快捷畅通的渠道,去了解不熟悉的学校和专业。“今年有一个英语只考了34分的同学通过学长的介绍,调剂到了昆明理工大学。”金海平说。每当有一个学生调剂过了复试,金海平就会在群里分享这个好消息,这也给了正在调剂的同学以信心和鼓励。每一个考研学生,金海平至少与他们通过三次话,她说:“作为一个老师很平凡,但是只要学生好,老师就很有成就感。”
坚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在过去的几年中,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学生们一直享受着一项福利——“本科生导师制”。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胡万宝教授介绍:“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从省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始实施起来的。导师制实施几年来,老师们在学生的学习和考研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5年,学院将导师制扩大到2013级的所有专业,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学院公布专业课老师的基本信息,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院里再进行重新调配,院里60个老师带着500多个学生,要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这项福利,每个老师大约要带十几个学生,这样老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老师们都很乐意,乐在其中。”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桂东说。以前,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除了上课和学生没有太多的交流,现在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交流。“导师的引领很重要,我们发现,往往老师在哪个学校读博,学生就往哪个学校考研,老师的积极进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进步。”余桂东说。
采取“预报名”措施有效提高考研录取率
“刚到学院工作时,发现学生考研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同学们考研在学校选择上比较盲目,报考学校大多集中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以前考生报考比较集中的学校,最为严重的是2012届毕业生里有47个学生同时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一个学校成了香饽饽,就会同室操戈,导致本校本班同学之间的恶性竞争。”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计裕人说。在多次与辅导员和学生沟通后,他提出“预报名”方法,要求辅导员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3月、6月、8月多次统计学生的报考信息,然后在班级QQ群内公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对报考院校进行调整。2013年至今,集中报考同一院校的考研局面开始逐渐转变,“预报名政策减少了学生间的报名冲突,缓解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有效提高考研录取率。”计裕人说。
除了“预报名”措施,学院的领导、老师一直精心指导学生选择报考学校的工作,还转变思路积极鼓励学生报考学科的其他方向以减少竞争压力。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朱珍珍很想考研继续深造,但没有信心:“我的成绩在班级的四十名开外,学数学没有悟性,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学不好,考研能成功吗?”辅导员金海平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与她多次沟通后,金海平发现虽然朱珍珍在数学方面不是很强,但对心理学和教育学很感兴趣,于是建议她报考课程论及学科教育方向。辅导员的建议让朱珍珍找到了一条更适合她的考研之路,最终她以368分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课程论及学科教育方向。“我很感激金老师,是她的建议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最终考研成功。”朱珍珍说。(学生记者 许静 孙燕婉)